中文版  |  英文版

HOME ABOUT US CONTACT US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新闻列表News List
查看信息
 
关于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十年的工作报告
                   [  日期:2017/9/10 作者: ] 【返回】

在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十周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陈树津
                       
                                  (二O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产业集群试点地区的代表:
今天,我们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十周年工作会议,对于全国纺织战线来说,这是一次重要的会议。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大会议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号召,要在2020年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作为国家定位为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纺织产业担负着责任,作为纺织产业重要基础的纺织集群地区也担负着责任。所以,我们把这次会议看成是以实际行动来贯彻十八大精神,搞好纺织集群经济,为实现两个翻番作出自己的贡献。
今年是开展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工作十周年。十年前,我们也是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工作座谈会,当时大家被纺织集群经济的蓬勃兴起、蒸蒸日上感到欢欣鼓舞、情绪激昂。今天开会,是要在十八大精神的鼓舞下,认真总结一下十年发展的情况,理一理集群经济发展成功的经验,特别是思考交流在新的形势下,集群经济如何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的途径是哪些,走好后边的路。
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情况和大家交流。
一、十年来纺织产业集群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经济就开始形成发展起来。主要成因,
一是纺织产业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植根当地的传统产业,几乎家家户户,祖祖辈辈与纺织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到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崛起,“纺织”自然成为当地的首选产业。二是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受无工不富的思想影响,在一家作坊或企业生产某种纺织品取得成功之后,左邻右舍纷纷模仿跟进,办起企业生产,这样在一地就构成自发性的企业群落,逐步形成“一地一品”的格局,进而通过衍生、扩张,拓展为更大范围、更大影响的区域布局,集聚生产要素,释放规模效应。发展到一定程度,当地政府给予了支持,引导发展,这样围绕一类主打产品形成了产业的集聚。三是我国开放之初,推行吸引外资和出口拉动的政策,国际上产业结构也在调整,一些劳动密集性的产业,正在寻找成本更低的生产地。土地、劳动力、税收等方面种种优越的条件,使外商纷纷在大陆投资办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并由此引发了当地如雨后春笋般的产生出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形成了特定的集聚,这种情况在珠三角、长三角、东南沿海一带十分典型。四是产业与专业化市场互动互促,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聚。改革开放不仅放开了生产,也放开了流通,马上就有百姓摆摊卖纺织品和服装,一些地产地销的地方,以令人不可思议的速度,产品生产和市场营销同时壮大起来,民间资本不断投资生产,政府部门不断引导改造升级市场,使得这些地区成为了最具竞争力的生产和市场集聚地区。五是由一个或若干个优秀骨干企业带动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一个优秀的骨干企业不仅有很强的加工能力,而且具有很好的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还有自主的品牌,往往需要众多的小企业为之加工生产,这样的企业就带动了当地经济,形成了以优秀企业产品为特色产品的产业集群地区。六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纺织行业大调整时期,一些城市的公有制纺织企业下岗职工开始了新的创业,他(她)们利用过去积累下来的管理、技术的优势,抓住机会,分散办起了民营企业,刻苦经营,开辟市场,二次创业,在一个区域里形成了特定产品的集聚地。改革开放,使我国纺织服装业在许多地方“无中生有”,并且短短几年、十几年就迅速成为集聚地。
正是在纺织产业集群经济迅速兴起时期,2002年,刚刚经过国家机关机构改革,全面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国纺织工业协会(2011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地方政府、协会组织合作开始了产业集群试点共建工作。这十年,我们亲眼见证了集群地区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一)克服盲目性,从感性发展走向理性发展了。
过去许多集群的发展带有很大的自发性,又由于受到局限性影响,集群地区对国内外市场的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的把握、对国内外同行、上下游行业、相关行业的了解都不足,发展比较盲目,不仅没有长远规划,而短期规划也很少有。这些年以来,情况有了非常大的改观,专业发展规划先行已经被广大集群地区所运用。如今发达的集群地区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制定出比较符合实际的长短期发展规划,而实力不足的集群地区则聘请国家省市协会组织、高等院校、规划设计院等帮助做发展规划。在编制规划中,能够把本地放在全省、全国甚至国际上通盘考量。特别是有了国务院批转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建设纺织强国纲要》、《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指导,地方规划编制水平不断提高。尽管各地水平参差不齐,但是我们更主要的是看到这个变化是一种从感性发展到理性发展的进步。
(二)规模大为扩张,资本壮大了。
进入新世纪的头十年,我国纺织工业高速发展,纤维加工量占世界的比重从2000年的25%上升到2010年的51%,这其中产业集群地区是提升加工总量的主力军。大类产品,比如化学纤维生产,仅萧山、绍兴、桐乡三县(区、市),2011年总量就达1100多万吨。再如纺纱生产,邹平、长乐两县就达1500万锭。织造生产中,盛泽、西樵、湖塘、党山等几个镇,就有20多万台织机。特色产品中,大规模增长更是很多。比如江苏海门三星镇2002年时,家纺产品2520万件套,年销售额50亿元,2011年销售额就达500亿元。规模的扩大是由投资带来的,这十年,各集群地区的资本壮大很快,主要来自民间。比如浙江省大唐、许村、杨汛桥、党山、横村5个镇统计,2001年总资产149亿元,2011年总资产659亿元,增长342%。江苏盛泽、新建、祝塘、川姜、湖塘五个镇2001年总资产162亿元,2011年总资产1179亿元,增长628%。集群地区的资本有机构成大大改变。
(三)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逐步升级换代了。
随着国际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纺织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不断涌现,两化融合也形成了趋势,纺织产业集群地区跟着科技潮流发展。在集群地区许多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有地市级的、有省级的、还有国家级的,有的还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无论是化学纤维生产,还是纺、织、印染等各个环节,在集群地区特别是大企业里往往能看到国际上最新的装备,采用最新的工艺、技术,甚至有些技术、装备都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数字化的经编机、电脑横机、无梭织机等在产业集群地区相当普及。工艺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产品设计开发,时尚创意,带来了产品的升级换代价值提升。
(四)产业链逐步完善,产销结合更密切了。
这些年,产业集群地区已经深刻认识到现在的市场竞争从某种角度已由过去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成为产业链的竞争,纺织行业的产业链长、环节多,更要加强产业链的建设,才能提高本地产品的竞争力。因此,十分重视产业链的配套、完善。现在实力雄厚的集群地区产业链都很完善,这与他们近些年加强引导、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投入有很大关系,这也使他们继续保持着竞争的优势。与此同时,我们看到集群地区的专业市场也有快速的发展,市场功能在增加,与产业形成很好的互动。而集群地区的网络销售电子商务,也开展的非常普遍,已经成为重要的营销方式,产业、专业市场、电子商务更加紧密的结合,使纺织集群地区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五)社会责任感加强了。
过去,纺织制造行业的职工收入不高,这也是产品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作用,企业对职工的工资不断上调,近几年,每年都以10—20%的速度在增加,现在操作工人的收入远远高于越南、印度、孟加拉等发展中国家同行业的工人。不仅如此,企业逢节假日还会买火车票、包长途汽车等接送职工回家乡过节,并赠送礼品。过去,产业集群地区许多企业厂房简陋,家庭作坊式的条件很差,现在有了很大改善,建了新厂房,有的地区集中盖标准厂房,还有的建设工业园区。而且职工宿舍也有很大变化。变化还表现在环境治理上。产业集群初起时,有些地方对环境不够友好,特别是有些行业,企业对环境带来破坏。但是,在国家下力整顿,依法治理,宣传教育下,积极采取措施,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在集群地区,因为企业众多,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的工作要花很大气力,但是,我们看到无论是善待员工,还是善待环境,集群地区整体都有了相当大的进步。
(六)区域品牌、企业自主品牌在成长了。
这些年,国内纺织产业的品牌意识逐步增强,发展模式从追求数量规模到注重质量品质,从来料加工,贴牌生产到建立自主品牌,提高品牌贡献率。许多产业集群地区把抓自主品牌建设作为提高本地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帮助。因此,纺织产业集群地区大企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小企业一些自主品牌也在成长。在支持企业搞好自主品牌的同时,地方也在实施区域品牌的战略,这十年来,带有纺织特色的区域品牌不断出现,并被社会不断认知。可以在电视台、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介上,在高速公路两旁广告牌上等看到宣传。有的省市还开展了区域国际品牌的创建工作,让区域品牌走上国际。
回顾十年,纺织产业集群地区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变化都是相对的,变化是进步了,但不一定就完全做得很好了。有的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还要花大气力去改变。对于整个纺织集群经济是不是可以这样评价:十年前整体是处于初级阶段,但不平衡,有的还比较落后;现在普遍上了一个层次,仍不平衡,涌现了一批转型升级见成效,具有新型产业集群内涵的地区。
二、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我国纺织产业的发展进步是世上公认的,但是前些年也有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中国制造纺织品、服装生产量那么大、那么便宜,还能赚钱,还能买更贵更好的设备继续发展。可是,他们听到或参观过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介绍以后,就理解了。我们的集群经济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创造了许多符合我国国情的经验。当然,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也有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低工资因素,以及不注意环境保护等不正确做法,但是也是在不断改善之中。
下面我尝试总结一下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解放后我国纺织工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实业家钱之光同志和广大纺织战线职工的努力下,建设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并且当时培养的大批优秀人才在改革开放后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力得到了充分释放,因此,纺织产业集群经济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且创造了许多奇迹,有的成功经验如同教科书般的经典。
(一)当地政府重视,充分运用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资源,培育、
引导、支持产业的发展。
前边分析到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的成因,不论是因传统形成,还是因外商投资、出口拉动形成,或是其他原因,发展到现在形成这么庞大的纺织产业集群经济,并且许许多多集群地区在转型升级中大见成效,保持着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其中无不看到当地政府的不同凡响的积极作用,这与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中,关于政府在地区形成某种产业竞争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有相当不同的。因为,我国现在搞得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级政府主导当地经济,并且有丰富的手段和资源,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就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政府的作用绝对不仅仅是“不可漠视”的。在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中,可以从以下方面看出政府的积极作用。
编制发展规划。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计划先行。各产业集群地区基本都是把纺织服装产业列入支柱产业或重点产业规划发展,还有市场建设与产业配套的规划同样重要。
组织规划实施。往往都成立具体工作班子。由党政领导担任纺织服装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并由经信局(办)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办公室开展工作。
可支配的地方财政分配。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建立设计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培训中心、物流中心、知识产权保护、品牌培育机构,也包括积极推进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心(经批准)等。
被批准使用的工业用地指标,建纺织特色园区。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引导,包括国家环保政策的刚性执行。违法的责令关停,建立统一的污水处理设施,也包括对企业在善待员工方面的监督,推行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标准(CSC9000T)。
抓龙头企业建设,多方面给以支持,如推动上市,争取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支持。
开展跨地区、跨行业的学习、交流、协作。
运用行政影响力的企业劳动力招募。
在当前国家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对纺织产业集群地区的转型升级,地区政府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围绕特色行业特色产品,实现规模化、专业化。
我国的纺织产业集群经济都是有特色的,既有全面发展的,也有的是以某个行业为代表的,还有的是一种小类产品为代表的,但他们的共同点是规模化、专业化,甚至规模大到难以让人置信。
纺织集群经济为什么能够形成发展,做出规模、做出专业,就是因为实现规模化就有可能低成本、高效率,有利可图,竞争力强,而产业集群经济还具有的强烈的知识外溢、技术外溢的特性,就更使得他的规模迅速扩大起来。纺织集群地区无论是领导还是企业家,在这些年里都是适时抓住了做大、做出规模、做出专业化这个规律,很快做大了,成就了一个个在一个行业或一个产品中举足轻重的特色产业集群。浙江省嵊州市,1984年12月成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佳友领带有限公司,嵊州领带产业开始起步。到了2009年,领带产量达到3.5亿条,生产量占全国的90%,全球的50%。浙江省慈溪市,是世界最大的毛绒制品生产聚集地,目前该市毛绒制品生产量占全球的60%,他们也是从小做大的。企业努力和政府的支持,形成了规模优势企业,在这个领域里竞争力迅速强大,迫使及其他国家、地区的企业不得不转产、放弃。类似的例子很多。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试点产业集群中,有许许多多在一类产品上成为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单打”冠军。
(三)不断完善产业链配套。
纺织产业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产业链很长,环节很多。往往一个区域内,加工产业链愈完整,采购配套成本就愈低,受市场波动影响小,回旋余地大,由于上下游衔接紧密,所以集群经济比较稳固。我们看到我国纺织集群经济发展壮大过程中,完善产业链是个很典型的做法,这也是国外纺织同行业难以比肩的。有一些产业集群历史比较长,原来产业链就相对完整,在发展中,他们更注意平衡,使产业链更强。还有一些集群,在发展特色行业特色产品时,也加强了产业链的完善。上游产品的集群往下游发展,下游产品的集群往上游发展,中间产品的集群往两头发展。有全产业链的配套发展,从纤维到最终产品,也有局部关键链条的配套发展。许多把握较好的集群,他们从宏观和微观的方面,结合本身的实际情况,考量决策,因此取得很好的效果。
福建长乐纺织始于经编,1979年引进第一台303经编机,生产化纤蚊帐,到1996年已有经编企业500多家。经编花边等产品闻名中外。由于大量使用锦纶等化纤原料,企业看到商机。长乐市大抓产业链配套,2005年力恒锦纶成立,2006年一期锦纶纺丝项目投产,其他项目纷纷上马,2011年全市化纤业产值达到250亿元。化纤龙头企业带动了更多的经编企业进入了产业链,现在长乐市有经编机1.3万台,并且加快了经编行业的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档次有很大提高。“十二”五期间长乐也将建成全国最大规模的锦纶切片和锦纶民用长丝生产基地。
浙江萧山化纤纺织产业的发展源自于下游织造,印染行业向上游产业的延伸。在形成规模优势后,为克服原材料制约瓶颈又进一步向化纤原料、石油化学工业领域拓展,形成了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竞争优势。萧山区政府积极鼓励化纤企业向产业链上游投资、开发,恒逸集团、荣盛集团强强联手进军PTA领域,规模位居全国第一,从而使萧山的涤纶行业实现从PTA-PET-纺丝-后处理(加弹)-织造-印染-服装产业链的上下游一体化。2011年,萧山化纤产能达578万吨,占全国的18.27%,织造能力38亿米,印染能力40亿米,棉纺能力65万吨,规上企业销售收入达1767亿元。
当然,产业集群地区完善产业链的方法也不只是完全都在本地区生产配套,也可采用其他方法。福建石狮是著名的服装生产基地,每年需要大量的服装面料、辅料,石狮本身也有生产,但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他们通过建立面料市场的办法,完善了产业链的配套。现石狮纺织面料市场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对泉州其他地区服装产业的发展也起到很好的配套作用。另外,专门生产纺织上游产品的集群与生产下游产品的集群密切合作,建立起稳固的产业链联系也是目前集群经济所采取的一种方式,比如浙江桐乡濮院、广东东莞大朗、浙江嘉兴洪合等毛衫产地与河北清河、宁夏灵武等羊绒加工产地之间的合作等。
(四)以技术装备更新改造为突破口,推进技术进步。
倒退十年、二十年看纺织产业集群形成初期,许多地方技术装备不甚理想,毛衫企业很少有电脑横机,大片大片的机器都是手动横机,织造企业很少有无梭织机,多是效率不高的有梭织机,纺纱企业很少看到自动络筒机,无结头纱的比重很低…..不过是凭借着“千家万户”、“千辛万苦”用很低的资本有机构成,很低的工资成本,赚到了利润,开始了原始资本的积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集群经济的壮大,纺织科技的进步,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等不断涌现,集群地区对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的认识逐步在深化,并且从更新改造设备开始,改变面貌。
广东东莞大朗镇是毛衫生产的集聚地,2002年以前,全镇有2000多家毛织企业,加上配套企业,从业人员10多万,年产毛衣2亿件,全镇有机械织机20多万台,但先进的电脑织机不到300台,落后的织机不仅效率低,而且生产产品档次也低,价值也低,随着市场要求越来越高,人工成本上升等形势的变化,企业和政府都感到技术进步的迫切。政府加大对企业设备更新改造的支持力度,企业淘汰落后织机,采用电脑横机不仅可获优惠贷款,还有补贴,积极性大增,纷纷淘汰手动横机,换上电脑横机。到现在老织机全部淘汰掉,电脑横机达4万多台,产品档次升级、价值增加,大朗镇现在从业人员还是10万人,毛衫交易达12亿件。现在大朗镇是国际上最大的电脑横机集散地,并且带动了机械制造,产品开发,创意设计等涉及广泛的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使人感到大朗毛织业在几年内上了一个台阶,提高了层次,显示了新的竞争力。
江苏吴江盛泽镇自古以来就是丝绸生产基地,纺织产业基础非常好,这些年不仅规模发展很快,而且,在发展中特别注重淘汰落后设备,他们进行过几轮设备的更新改造,目前在化纤纺丝、织造、印染等环节上使用的设备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部分设备国际领先。全镇不仅拥有8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熔体直接纺丝生产线,而且拥有12万台无梭织机,这在全国也是最多。一套近千万元的非织造设备,一台数百万元,数十万元的织机和整理设备在盛泽企业中已成常规设备。先进的设备带动了技术上的提高,目前,盛泽在熔体直纺技术、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生产技术、真丝绸织造技术、无梭织造技术等都有较大的优势,保证了盛泽真丝绸、超细旦涤纶纤维,化纤织物等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山东邹平县是我国最大的棉纺织生产基地,现在全县有棉纺纱锭800多万枚,是建国初期全国总量的1.6倍。在发展的过程中,十分注意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提升集群产业水平,2011年生产棉纱高达141万吨,而且全部为无结纱,满足了织造生产中高档产品的要求。
(五)产业与专业市场互动互促,呈现加速度提升发展。
如今,我们看到过去发展比较快,现在发展势头比较好的产业集群地区,基
本上都有强大的专业市场配套。可以说,这是中国纺织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一个最典型的模式。由于专业市场具有的流通功能,扩散功能,辐射功能,所以可以扩大产业集群地的影响,发展产业规模并促进产业集群地的转型升级;而产业集群地区把各种生产要素聚集过来,日渐强大的产品生产和开发能力,又托起了专业市场,促进专业市场不断采用现代营销手段,增加市场功能。专业生产和专业市场在一个地域里实现了价值链的较为完整的过程,各类产品可以迅速推向市场,而市场又可以迅速反馈对产品的评价,“贵在神速”,时间为这样的空间组织方式创造了发展机会,并且在这里,信息价值、知识外溢、技术外溢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绍兴县2011年生产各类化纤305万吨、印染布190亿米,是十年前的7倍、4倍,绍兴轻纺城市场群的经营户22108家,国(境)外企业常驻代表机构919家,年交易额达到889.3亿元。常熟市以服装、针织为主的纺织产品门类多样,羽绒服生产在全国同行业遥遥领先,年产销达5000万件,休闲装占全国的近十分之一,经编绒类产品销售额超过150亿元。中国(常熟)服装城市场销售2011年突破800亿元。
还有广东东莞虎门的产业与市场,佛山西樵的产业与市场,江苏盛泽的产业与市场,辽宁海城的产业与市场等等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据统计我国目前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有600多个,超过50亿的有70个。专业市场这些年不断进行转型升级,各种功能日益完善,像江苏海门叠石桥家纺市场,就有质量检测、指数发布、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版权保护、研发设计、专业培训、流行趋势研究、品牌培育、游客服务等16个公共服务平台,这也是当前国内纺织专业市场的一个很好的缩影。而具有专业市场的产业集群,其规模年销售收入少则百亿元,多达千亿元以上。
(六)培育、支持大企业,稳定集群发展。
纺织产业集群里主要是中小企业,甚至有的地区有许多微企、个体工商户。过去集群初起时,这种情况还可以“千家万户”“千军万马”,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行业的不断进步,集群地区逐渐感到如果集群内有骨干企业、大企业,则集群经济发展会更稳定。因此,这些年集群地区都注重培育和支持大企业的发展,包括支持上市融资,建立技术中心,建立企业园区等多种措施。江苏省江阴市纺织行业就有江苏阳光等七家上市公司。山东邹平县里的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中国宏诚控股有限公司则在新加坡上市。浙江萧山区有恒逸集团一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有荣盛、富丽达集团等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这些大企业有资金,有人才,有创新开发能力,有自主品牌,有营销渠道,他们可以带动广大中小企业一起发展。常熟市古里镇是羽绒服装集群地区,“世界名牌”波司登集团就在古里镇,围绕波司登集团有280多家原辅料供应单位,280多家外发加工单位。中国家纺行业的龙头企业孚日集团在山东高密市,其“孚日”牌巾被系列产品是“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在它的周围有200多家企业为集团搞加工。江苏“红豆集团”在无锡,聚集了本地和其他地方800多家企业为他们搞加工。大企业在集群地区中不仅有力地支持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而且在当前集群转型升级中,也将担当起更重的责任。
(七)建立区域品牌,宣传推广区域影响。
由于形成了产业集群,具有了特色,所以,许多地方都努力在建设区域品牌,把这个产业做得更好,影响更大,同时也带动本地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2002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开始产业集群试点,并授予相应荣誉称号后,大朗毛衫,濮院毛衫以区域品牌参展,最早出现在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后来,在各省里主办的各类展览,全国纺织行业举办的各类展览,国家举办的广交会,以及到国外参展等等,都大量出现纺织集群地区的区域品牌。浙江省这几年也开展了创造国际区域品牌的活动,纺织服装行业就有马桥经编、余杭家纺、萧山化纤、绍兴家纺等。浙江嘉兴洪合镇,以“洪合毛衫”区域品牌参展广交会,获取大量订单,使许多中小企业受益。集群地区还积极支持企业创品牌,采取了各种奖励措施,因为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有相互支撑的作用,企业品牌做好了,更显区域品牌的实力,区域品牌强大了,更能帮助企业品牌成长。推广区域品牌带来的效果,这些年来越来越显现。
(八)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
十年前,不仅在行业内,就是在社会上,对服务于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的概念和内容还不清楚。自从杜会长亲自在广东西樵镇抓了以设计研发、质量检测等五大支柱为内容的产业创新平台,并在西樵召开现场会推广以后,国家有关部门也提出了要建设一批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示范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引导。广大产业集群地区通过切身体会,感到确实需要抓好这项工作,因此,从实际情况出发,投入资金、投入力量,建设起公共服务平台。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实际需要,现在开展的公共服务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产品开发,质量检测、职业培训、才人培养、信息化、电子商务、物流、融资担保、专利保护、媒体宣传、大赛展会、品牌培育、指数发布等。这些公共服务的实施,为产业集群地区的提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九)充分发挥民间行业组织的作用。
我们许多纺织产业集群形成初期,往往处于“散”的状况,企业单打独斗,各行其是,而政府面对那么多的企业,也无法都顾及到。因此,不仅出现了企业遇到管理、技术、生产等方面的问题,碰到了各种困难找不到人帮忙,也出现协作不力,沟通不畅,难以抱团发展,更不好的是出现用人挖墙脚,价格打乱仗,侵犯知识产权等现象。形势的发展、行业自律的要求,使得集群地区的政府和企业都感到要成立行业组织,把这些问题解决好。各集群地区或政府出面或骨干企业牵头,成立了各种形式的行业协会组织。这些行业组织都活跃在集群地区第一线勤奋地工作,开展行业自律,制订行业行规,组织产学研协作,开展行业内外、跨地区交流,提供技术咨询,进行人员培训等等。现在行业组织成为集群地区经济发展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上一篇: 印度国内产业申请绣花线反倾销调查   下一篇: 关于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十年的工作报告(续)
 
苏州市吴中区宏达线业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横泾天鹅荡路2601号
联系方式:0512-66555188 传真:0512-66555487